也許單位注意到這事情了。把原來小領的T恤改成了大反領的T恤,新T恤的樣子確實比舊式的好看了許多,但是,還是不大受歡迎,領口開大了,不穿襯衣就不雅了。特別對於焊工,更不實用。
其實呢,T恤只是防護服裝,主要的功能在於防護的實用性能,其次才是美觀性。
那年單位召開職代會,會場上不再象往年的模樣了,主席台上就坐的,清一色都是穿西裝的,有的還打上了領帶。興許是領導帶頭,台下的代表,也有不少的人穿上了西裝。會場上的與會者的服裝不再是以藍色的T恤為主調了。
畢竟,隨著白領與藍領之間的利益差別越來越明顯,T恤越來越不受歡迎了。
工地上有個修理工叫高佬坤的,身子很高很壯,從前買衣服 地球村美日語,總是難以挑到合身的,平常多是穿著從部隊帶回來的軍裝。這回到了商場,商場的小姐聽說我們都是過來買西裝的,熱情極了。小姐看高佬坤個高,專門替他找了一件,還幫他比劃比劃。高佬坤看著滿意,要試穿一下,嗨!好極了,挺合身的,這回真讓他挑上了。他也不需要小姐重新把西裝包裝了,就穿在身上,壓根就沒想把西裝脫下來。原來包裝西裝的盒子,裝上才脫下來的T恤。看到他穿上西裝的帥樣子 陽痿,大家都說他賺到了。俗話說,人靠衣裝,佛靠金裝。人穿上西裝,實實在在是“威水”了很多。
T恤·失落的感覺
珠海那時雖然還沒有發展起來,但因比鄰澳門,從港澳進來的商品比起內地要豐富得多。有時候,碰巧的事情是有的,我們一幫人到了那裡,怪了,那裡商場裡擺賣的西裝,無論大小規格、款式顏色,居然也都是120元一套,而且不講價。
現在企業發展了,T恤的發放不再象六、七十年代那時摳得緊緊的。我是個工人,還是挺愛穿T恤的,還有就是現在再也不必像從前那樣,破了就補,補了又穿了。
具體我也說不清,T恤是在什麼時候變得沒那麼受歡迎的了。
那時候,走在大街上的西裝、領帶 清境,只有氣質、形像上的差異,難有職業上的分別。
我那陣子剛從蛇口轉到中山,在中山進港公路工地工作。接到單位自行購買西裝的通知後,便與其他工友一起到珠海去選購。
過了兩三年,有的修理工連上班時都穿著西裝 穴位埋線,只不過在衣袖上多套了副袖套。司機等工種的人員就更不在話下了,特別是小年青,更是遠離了T恤。
八十年代初,原來滿城都是藍色工裝的景象,已被西裝、領帶取而代之了。一時間,西裝、領帶滿大街遊逛。你很難從衣著上判斷人們的職業,那時節,連進城的農民弟兄都穿上了西裝、打上了領帶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穿著T恤上街的人,是越來越少了,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漂亮的服裝。這也難怪,隨著物質條件的好轉,人愛美本性就顯露出來了。
我們單位那時候也要給每個職工訂做西裝,並派人為每個職工量度了尺寸。後來過了沒多久,又改通知說每人按120元的標準,各自去購置西裝,憑發票報銷。 T恤 T恤 POLO衫
一段時間,連上班時工人都少有穿T恤的。我老想,既然是工人,單位發給了你T恤,你上班操作時就得穿好。這裡先不說發放T恤是黨和政府對工人的關心之類的話了,既然你領了T恤,那為什麼不穿呢?如果不穿,那就不領也罷。
好站推薦: